2025年最新征信诈骗手段曝光,已有多人中招!速度转发提醒身边朋友!

2025-05-22

近年来,虚假征信类诈骗案件持续高发,诈骗分子冒充银行、金融机构客服,以"影响征信""注销账户"等话术诱导受害者转账或贷款,导致财产严重损失。仅2025年前五个月,全国已发生多起此类案件,单笔被骗金额最高达31万元!本文结合公安机关公开的真实案例,深度剖析诈骗套路,助您识破陷阱,守护财产安全!

一、真实案例:血泪教训触目惊心

以下案例均来自公安机关公开报道,细节详实,引以为戒!

案例1:冒充"京东客服"诱导转账,31万元瞬间蒸发

时间:2025年4月
地点:浙江省绍兴市
受害人:尉女士
被骗金额:31.08万元

尉女士接到自称"银监会工作人员"的电话,对方称其支付宝和银行卡信息未更新,若不立即操作,账户将被冻结。诈骗分子要求尉女士关闭支付宝和微信的"百万保障"功能,并下载一款名为"ZOOM"的屏幕共享软件。随后,对方发送伪造的"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"网页链接(域名:2023642.com),谎称需转账20万元至指定账户"验资"。尉女士照做后,对方又以"账户冻结"为由,诱导她从某网贷平台借款11.7万元再次转账。直到次日钱款未退回,尉女士才意识到被骗并报警。

诈骗关键点:

  • 利用伪造的"官方链接"增强可信度;

  • 通过屏幕共享窃取账户信息;

  • 以"冻结账户"制造恐慌,诱导多次转账。

案例2:谎称"利率超标",大学生被坑14万元

时间:2025年3月
地点:福建省漳州市
受害人:林同学
被骗金额:14万元

林同学接到自称"京东金融客服"的电话,称其学生时期开通的"白条"利率超标,需配合注销账户,否则影响征信。诈骗分子引导林同学下载某会议软件,并共享手机屏幕,实时监控其操作。随后,对方以"清空额度"为名,要求林同学从多个网贷平台借款14万元,并转入所谓的"清算账户"。所幸漳州市反诈中心及时拦截,5分钟内追回全部资金。

诈骗关键点:

  • 瞄准大学生群体,利用其对征信的重视心理;

  • 通过共享屏幕获取网贷平台登录权限;

  • 伪造"国家政策"施压,逼迫快速转账。

案例3:"征信修复"陷阱,生意人被骗8000元

时间:2025年4月
地点:福建省龙岩市
受害人:李先生
被骗金额:8000元

李先生因贷款逾期导致征信不良,在网上看到"征信修复"广告后,联系了自称"与银行有合作"的机构。对方索要3000元"服务费"及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,谎称可内部消除记录。李先生支付后,对方又以"操作复杂"为由要求追加5000元。最终,李先生不仅未修复征信,反因信息泄露遭遇银行卡盗刷,损失共计8000元。

诈骗关键点:

  • 利用公众对征信制度的误解;

  • 以"内部渠道"为幌子骗取高额费用;

  •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实施二次诈骗。

二、诈骗手法全解析:为何总有人中招?

1. 精准话术制造恐慌
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、借贷等信息,冒充客服时能准确说出其姓名、住址甚至订单记录,极大降低戒备心。常见话术包括:

  • "您的贷款利率超标,需立即注销账户";

  • "百万保障服务已到期,不关闭将自动扣费";

  • "征信不良会影响子女上学、就业" 。

2. 技术手段升级隐蔽性

  • 屏幕共享:诱导下载ZOOM等软件,远程操控手机;

  • 伪造网站:仿冒银行、央行官网,页面以假乱真;

  • 固话伪装:使用"区号+座机号"拨打电话,增强可信度。

3. 连环套路榨干钱包

  • 第一步:以"影响征信"引发焦虑;

  • 第二步:诱导网贷或转账"验资";

  • 第三步:以"操作失误""账户冻结"要求继续转账。

三、警方提醒:牢记三点,远离诈骗!

1. 官方渠道核实信息

  • 银监会、京东客服不会主动外呼,更不会要求转账;

  • 对可疑电话,直接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咨询。

2. 保护个人信息

  • 不随意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;

  • 定期修改密码,关闭废弃账户的"免密支付"功能。

3. 拒绝非正规操作

  • 不下载陌生软件,不开启屏幕共享;

  • 凡是要求"注销账户""转账验资"的,一律挂断!。

四、全民反诈,共建安全防线

多地公安机关已推出创新举措:

  • "反诈集市":通过趣味游戏普及防骗知识(如扫码答题领鸡蛋);

  • "警银联动":银行实时拦截异常转账,2025年已挽回损失超900万元;

  • "国家反诈中心APP":开启来电预警,拦截诈骗电话、短信。

您的每一次转发,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!
立即下载反诈APP,关注反诈公众号,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!


推广】项目分享交流群
扫码进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标签:

相关推荐